
2013年,哭着全程走完百公里。
2023年,走到终点的时候,南新哥问我,哭了没?
我说,肯定没哭,因为我已经长大了。

在刚得知今年要发起组队再次挑战百公里的时候,我内心是雀跃的,特别想知道,10年过去,自己有没有勇气再次挑战全程。
这十年之间,只要一举行百公里活动,我都会做义工,在那一段路上开着车来回穿梭了无数遍,感觉闭着眼睛都能走。主办方的签到点在哪,邵商的补给点有多少个,哪一段路最难走,哪一段路风景最美,甚至,江边工厂立着几个烟囱都数的过来。
在招募的过程中,好多人被我“鼓(hu)励(you)”从走半百变成挑战全百,我也是在“鼓(hu)励(you)”她们的同时,也笃定了自己要挑战全百的信心。
我知道,我们的团队有强大的保障,只要你一直坚持走,他们就会一直陪在你的身旁。
出发前的前半个月,开始每天行走2万步,差不多15公里左右,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自己合适的步频,在百公里的第二天也是用这个步频,找到能和自己同行的伙伴。

现在回想起来,这100公里的路上,最大的考验应该是烈日的暴晒。特别是第二天,拖着酸软的双腿,从早上7点半出发到下午3点半,从沿江风光带清凉的微风到河堤上硌脚的“指压板”,从长到走不完的芙蓉大桥到顶着烈日在沿江水泥路段无尽的“炙烤”。
热情、耐力在第一点点被蒸发,那8个小时,多说一句话,感觉吊着那一口仙气就能随时被抽走。
中途看到救护车,我跟司机打招呼说,“待会回长沙的时候,我想躺在担架上睡回去。”
一路上,同行的小伙伴也很重要,我们没有刻意要停下来等彼此,没有要求一定要一起休息一起出发,保持各自的频率,总能在不远处遇见,实在走不动了,搀扶一小段,互相加油打气,继续往前走,甚至还能在双腿已经麻木的情况下小跑一段。
我说不想给百公里去赋予什么意义,纯粹是因为过程未知且可能有趣。

有些“风景”只能走在路上才会“看见”。
你会看到同行路上那些青春的面庞感慨自己的青葱岁月。
所以,向校长才会在路边卖西瓜的小女孩喊他叔叔,要不要尝尝西瓜的时候,不服气的回怼一句“你才是我叔叔”,笑到我们没力气走路。
会在滚滚热浪中嗅到野蔷薇的芬芳,想起以前老家园子里种的一大片一大片粉的红的蔷薇和自己撒欢的小时候。
我不知道下一个十年,还会不会有机会再走这么一段路。如果有,我觉得我还是会能坚持走到终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