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下午,政协邵阳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胜利闭幕。近年来,随着国家中医药振兴发展战略的推进,中医药产业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期。邵阳市素有“中医药之乡”的美誉,中药材资源丰富,品种繁多,特别是道地药材如玉竹、黄精、山银花等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邵阳市中医药产业在品牌打造、产业链延伸、人才集聚等方面还存在短板。与此同时,大批邵阳籍医药企业家(邵商)在外地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资本、技术和市场资源,尚未有效导入家乡。
为此,邵阳市政协委员、我会优秀企业家、湖南明舜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昭明建议,通过优化政策支持、改善产业环境、创新招商模式,吸引外地医药邵商回归,助力邵阳中医药产业迈向新高度。

邵阳市政协委员、我会优秀企业家、湖南明舜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昭明
一

1、产业基础良好但规模不足。我市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约73333公顷,年产量20.03万吨,中药材种植业年产值82.96亿元,但缺乏集约化、规模化的种植管理,产业链延伸不足,附加值较低。
2、研发能力薄弱,缺乏知名品牌。全市中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偏低,缺乏核心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寥寥无几。
3、人才流失严重,产业吸引力不足。中医药相关领域的高端人才外流现象明显,本地难以留住或吸引技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
4、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目前,邵阳市对中医药产业的支持政策不够细化,在金融扶持、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激励作用有限。
二

1、资源丰富,产业链完善。邵阳籍外地医药优秀企业家众多,从事中药材加工、制药、医疗器械等领域,积累了完整的产业链经验和商业资源。
2、资本实力雄厚。部分邵商拥有较强的资本实力,可为邵阳市中医药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和投资机会。
3、市场渠道广阔。外地邵商已建立起成熟的国内外销售网络,可以迅速提升邵阳中医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

1、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邵商回归可弥补邵阳市在技术、资金、品牌方面的短板,助力打造集种植、加工、研发、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
2、加速邵阳经济增长。外地医药邵商的投资和资源导入,可直接推动相关产业的产值和就业增长,为地方经济注入活力。
3、优化人才结构。邵商回归将吸引一批高端人才和专业团队,改善中医药产业的人才结构。
四

1、优化政策环境,增强吸引力。出台《邵阳市中医药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从土地优惠、税收减免、金融支持等方面为医药邵商回归提供全方位支持。
2、设立“邵商回归专项基金”,为回归企业提供项目启动资金支持。
3、打造产业平台,提升承载力。依托邵阳经开区等重点园区,建设邵阳市中医药产业园,为医药邵商落户提供标准化厂房和配套设施。建设中医药科技孵化中心,引入外地企业先进的研发成果和生产技术,促进技术转化和创新。
4、强化招商引资创新引商模式。组织“邵商回归中医药产业推介会”,开展精准对接,邀请邵商回乡考察投资环境。建立邵阳籍医药企业家资源库,成立“邵阳中医药产业联盟”,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5、扶持本地企业,培育龙头品牌。加大对本地代表性中医药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鼓励与在外邵商企业开展技术合作,联合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打造区域性知名品牌。
6、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实施“中医药高端人才引育工程”,鼓励邵商企业回乡后引进专业团队,同时与高校合作培养本地人才。推动邵阳市中医药职业教育发展,为产业发展输送基层技术人员。
7、注重宣传推广,提升产业形象。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中医药博览会,提升邵阳中医药品牌知名度。利用邵商的市场网络,建立“邵阳中医药产品馆”,拓展国内外市场。预期成效通过以上措施,力争在3-5年内实现邵阳市中医药产业高速发展的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