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和首要任务是产业振兴。当前,我省乡村产业发展存在人才缺失、机制弱化、资金不足等问题,加快乡村产业发展,政策要精准化、产业要链条化、服务要便利化。”1月23日,省人大代表、长沙市邵阳商会顾问、湖南佳林建设集团董事长罗长林告诉记者。
省人大代表、长沙市邵阳商会顾问、湖南佳林建设集团董事长罗长林。
作为一名出身农村,长期关注并支持乡村发展的人大代表,罗长林总把“三农”记挂心头。他在调研中发现,当前,乡村产业已进入了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阶段,表现为特色产业竞相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食品、特色手工发展如火如荼。这些多元化的产业形态,使乡村产业发展更具特色和韧性。如邵阳县油茶特色产业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产业链条延伸拓展,农业基地建设不断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逐步拓展,休闲体验农业层出不穷,农村电商营销平台如火如荼。品牌建设不断加强,获得认证的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不断涌现,区域公共品牌得到培育,精品农产品品质持续提升,如“邵阳红”系列优质特色农产品,受到市场青睐,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但整体而言,乡村产业还是比较薄弱的。”罗长林表示,主要表现为,乡村人才缺失问题严重,农村缺劳力、主体缺动力、发展缺能人。机制弱化问题堪忧,体现为乡村治理行政化、村民自治弱化,项目建设垂直化、农民难以得利,要素保障虚化、农民有心无力。资金不足问题明显,表现为政府投入力度不够、集体投入无能为力、社会投入机制不活。
“产业发展的政策要精准化。”罗长林建议: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府不能大包大揽,靠市场参与才有活力,靠农民参与才有动力。应创新机制,赋利于民,改革农村产权和户籍制度,出台切实可行的支持政策,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坚持要素跟进,协同发力,让企业下乡、乡贤回家、精英回流、要素回笼,真正形成上下同频共振,官民齐心协力推进乡村振兴和产业兴旺的良好局面。
在产业链条化打造方面,罗长林建议,要打造特色。根据地方秉赋,因地制宜地发展自己的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食品、特色手工、特色文创,使产业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农民收入能够稳定增长。要融合发展。农业的基地建设和产品生产,要与精深加工、文旅体验、仓储物流、电商平台等结合起来,尽量拉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要建设品牌。强化品牌意识,强化质量标准,提高产品品质,大力认证地理标志、有机食品和绿色农产品,不断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美誉度。
罗长林还建议,服务要便利化。首先,强化意识,转变观念,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努力提高指导和服务水平,自觉成为乡村振兴的服务员和群众致富的贴心人。其次,优化服务平台。推进乡村党务政务和公共服务公开,全面纳入全省“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优化乡村服务中心,加强便民服务信息网络建设,提升基层服务效能。最后,提高服务水平。健全和优化网格化服务体系,提高民生诉求应急反应能力,增强服务群众的满意度。加强服务技能教育培训,打造全能型人才服务队伍,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效能。